1.「原创」苏宁涅槃,国美苏醒

2.国美控股上市公司有几家?

3.京东,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宏图三胞为啥京东最后到现在?

4.国美与苏宁有什么区别?

5.京东亚马逊业绩比较:收入5346亿对1462亿,净利润180亿对11亿

国美市值_国美市值千亿08年

惠而浦宣布终止与国美合作:拖欠货款逾8000万

 惠而浦宣布终止与国美合作:拖欠货款逾8000万,国美电器是国美零售的子公司,也是惠而浦的客户之一。截至3月31日,惠而浦对国美电器的净应收账款为8236万元。惠而浦宣布终止与国美合作:拖欠货款逾8000万。

惠而浦宣布终止与国美合作:拖欠货款逾8000万1

 掌舵人回归已满一年,国美要“18个月恢复原有市场地位”的进程却并不顺利。4月25日晚间,一份上游厂商终止合作的公告,让国美电器应付账款严重逾期的问题浮出水面。

  惠而浦

  终止与国美合作

 4月25日晚间惠而浦(600983)公告,基于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关联公司(下称“国美电器”)在支付货款方面未按合同执行,长期出现延迟的情况,公司决定自公告之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

 公告显示,从2022年4月起,国美电器支付货款情况持续恶化,加上近期资本市场波动,从而导致公司管理层对国美电器未来偿付能力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

 为防止风险继续扩大,4月24日公司致函国美电器要求其立即支付到期货款,同日国美电器回函,但就支付到期货款无明确承诺;4月25日公司再次致函国美电器重申公司的主张,同日国美电器再次回函,仍然对支付到期货款未作任何安排。

 国美电器为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合作客户。近三年(2019年至2021年)惠而浦对国美电器的销售金额依次为1.52亿元、9812.11万元、7958.41万元,在前者销售占别为2.87%、1.98%、1.61%,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截至2022年3月31日,惠而浦对国美电器应收账款余额合计8710.4万元,扣除预提折让折扣(以双方实际商定后为准)后的净应收为8235.8万元。

 从目前惠而浦对国美电器应收账款余额已超过2021年总销售金额来看,国美电器的欠款时间或已超过一年。

 惠而浦表示,公司将积极与国美电器协商处理终止商务合作后的相关事务,并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上述事项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公司虽然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公司会计政策的规定对上述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如果国美电器无法履行债务,可能会对坏账准备计提不足部分补计提坏账准备。

  国美近年资本运作频频

 在正式获释两个月后,国美创始人2021年4月在出席国美零售举行的全球投资人电话会议中曾表示,“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国美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这也使得国美零售(0493.HK)股价一度涨至2.55港元/股,创下近年新高。

 不过此后,国美系表现并未大放异彩,国美零售股价也在一年多时间内蒸发70%,截至2022年4月25日,报收0.385港元/股。

 从国美零售已披露的2021年年报看,2021年全年国美零售实现销售收入约为464.84亿元,同比增长5.36%;净利润亏损44.02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69.95亿元,同比减少37.06%。截至2021年末,国美零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3.78亿元,而上年同期为95.亿元。

 同时,2021年下半年国美零售经营现金流较上半年大幅改善,全年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约为64.9亿元。2022年1月7日国美零售也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国美电器于2016年发行本金总额30亿元的公司债券。国美电器已偿还到期的首批2016年国内债券余下的本金总额9.37亿元。首批2016年国内债券已全部偿还。

 此前国美高管在路演上接受投资者提问时也透露,2021年12月31日国美零售业资产负债率已下降到80%以下。对比2021年半年报披露95.6%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明显降低。

 近一年多来,国美资本运作频频。

 2021年4月国美零售公告称,由控股股东拟将旗下三个自持物业出租予国美零售,分别为国美商都、湘江玖号及鹏润大厦,最长租期达20年。该等物业的总代价为约178.65亿元,拟将由国美零售以发行代价股份支付约175.76亿元,并向国美管理转让国美零售全资附属公司全部股权支付2.9亿元。

 而2021年10月国美零售也公告宣布代管大股东旗下国美家、打扮家、共享共建、安迅物流以及国美窖藏等五大资产。根据框架协议,国美零售将向目标公司收取服务费,同时有权收取相关目标公司的股权奖励、以及最多30%股份的优惠购股权等。

 此外,国美集团投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安迅物流此前也传出IPO,目前处于引入战投阶段。

惠而浦宣布终止与国美合作:拖欠货款逾8000万2

 4月25日晚,知名白电制造商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国美电器长期拖欠货款并且情况持续恶化,公司决定即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

 国美电器是国美零售的子公司,也是惠而浦的客户之一。截至3月31日,惠而浦对国美电器的净应收账款为8236万元。

 4月25日惠而浦下跌4.89%,收盘报7.2元/股,市值55.2亿元。

  公告称国美电器长期欠款

 惠而浦公告称,国美电器在支付货款方面未按合同执行,长期出现延迟情况,2022年4月起这种情况持续恶化,加上近期资本市场波动,从而导致公司管理层对国美电器未来偿付能力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

 为防止风险继续扩大,公司4月24日向国美电器发函催款,但国美电器4月24日和4月25日两次回函始终不给出支付到期货款的明确承诺和安排,因此惠而浦决定即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

 惠而浦表示,公司将积极与国美电器协商处理终止商务合作后的相关事务,并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上述事项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公司虽然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公司会计政策的规定对上述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如果国美电器无法履行债务,公司可能会对坏账准备计提不足部分补计提坏账准备。

 国美电器是惠而浦的客户之一。近三年(2019年至2021年),公司对国美电器的销售金额依次为1.52亿元、9812万元、7958万元,在公司销售占别为2.87%、1.98%、1.61%,呈逐年下滑的趋势。截至2022年3月31日,惠而浦对国美电器的净应收账款为8236万元。

 惠而浦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1亿元,同比下降0.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9亿元,同比下降293.41%。公司称,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56亿元,加上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存货减值准备1.30亿元,导致公司2021年亏损大幅增加。

  国美零售去年净亏损44亿元

 国美2021年推出了“真快乐APP”,全面发力化营销,还推出了“打扮家APP”“折上折APP”等,并与安迅物流订立了一份9亿元的可换股债券投资协议。但这些举措目前收效甚微。

 3月31日,国美零售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全年营收464.84亿元,同比增长5.36%,净亏损44亿元,亏损缩窄37.0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3.78亿元,上年同期则为95.亿元。2021年下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较上半年改善,全年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约6.49亿元。

 国美零售CFO方巍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公司全年数据虽然向好,但是并不亮眼,管理层对本期的业绩并不是很满意。”

 过去一年,国美零售股价也一路下跌。4月25日,国美零售下跌6.1%,收报0.385港元/股,总市值130亿港元,较历史高点已经跌去近九成。4月20日,国美零售宣布“缩股”,拟每10股现有股份合并为1股。4月21日,国美零售股价大跌逾15%。

惠而浦宣布终止与国美合作:拖欠货款逾8000万3

 4月25日,惠而浦发布公告称,国美长期拖欠货款并且情况持续恶化,因此决定即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

 4月26日,国美对此回应称,国美不存在延迟支付货款情况,惠而浦长期未按合同约定对相关费用进行对账和确认,本次惠而浦提出的应付款,并未按合同约定扣减应付国美的各项欠款。国美称,目前惠而浦尚欠付其各项费用约1000万元,滞销残次品超2000万元。

 截至发稿,国美零售股价跌12.99%,报0.335港元,惠而浦股价跌0.%,报7.13元人民币。

 惠而浦是知名白电制造商,主营洗衣机、冰箱等产品,此前惠而浦与国美为战略合作关系。近三年(2019年至2021年),惠而浦对国美电器的销售金额依次为1.52亿元、9812万元、7958万元,在公司销售占别为2.87%、1.98%、1.61%。截至2022年3月31日,惠而浦对国美电器应收账款余额合计8710.4万元,扣除预提折让折扣(以双方实际商定后为准)后的净应收为8235.8万元。

 惠而浦公告中称,国美电器在支付货款方面未按合同执行,长期出现延迟情况,2022年4月起这种情况持续恶化,加上近期资本市场波动,从而导致公司管理层对国美电器未来偿付能力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惠而浦公司4月24日向国美电器发函催款,但国美电器4月24日和4月25日两次回函始终不给出支付到期货款的明确承诺和安排,因此惠而浦决定即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

 国美方面则对外声明,惠而浦方面长期不积极对账结算,并且长期未按合同约定及设定好的规划履行营销推广责任,2021年以来惠而浦管理混乱,对销售人员管理松懈,空岗现象严重,投入浪费,服务口碑下降,导致销售下滑。

 国美称,惠而浦此举是为解决其母公司格兰仕在国美经营不善的问题。格兰仕在与国美合作期间投入了“与其经营能力不符”的,造成尴尬局面,格兰仕为倒逼国美对其进行补贴,意图通过惠而浦制造事端解决问题。

 国美声明中称,希望惠而浦积极对账,妥善处理遗留问题,为双方可能再合作创造机会,在双方达成一致前,国美将积极处理库存,为终止合作做好准备;如最终末能妥善解决,国美将全面终止与惠而浦及格兰仕的合作。

「原创」苏宁涅槃,国美苏醒

十大新零售公司排名(2023十大新零售热门品牌排行榜)

零售概念股有ST大集、永辉超市、王府井、豫园股份、华联综超、居然之家、小商品城、美凯龙、百联股份、ST易购等83家上市公司。零售龙头股是哪几只?下面小编带来新零售龙头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十大新零售公司排名(2023十大新零售热门品牌排行榜)

2023年3月消息:德勤发布了《2023全球零售力量》报告。今年榜单入围门槛为44.78亿美元,250家零售企业2021财年(2021年7月-2022年6月)共计实现收入5.6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从零售类别来看,快消品企业136家、销售硬件和休闲产品有57家、服装和饰品零售商38家,还有19家综合型企业。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继续高居第一,有71家企业上榜;其次是日本27家、英国19家、德国17家。中国(含香港、台湾)共有15家企业入围,华润万家、统一超商、老凤祥、国美零售等榜上有名。其中7家跻身TOP100,阿里新零售、屈臣氏、苏宁、唯品会、永辉超市、周大福分别排在第29、54、58、67、94、98位。

前十大零售商营收总和达到1.92万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4%。排在6-10位依次是克罗格、京东、沃博联、奥乐齐、塔吉特,零售营收均超过千亿美元。其中,京东已连续两年跻身十强,并以25.1%的增速成为前十名中增长最快的零售商。排在第七位,较去年上升2个名次。过去一年,尽管遭遇诸多挑战,但得益于日用品的销售和高速增长的用户规模,京东仍取得强劲的增长。不仅上线了“京东新百货”,将服饰、居家、美妆等商品和服务能力进行整合。还进一步提升数智化能力,推出全渠道产品“京东小时购”,为全国20多万家实体零售门店提供即时零售服务。去年底,创始人刘强东强势回归,彼时他严厉指出,京东正在逐渐失去价格优势,留给消费者“越来越贵”的印象。“再继续下去,迟早会成为第二个苏宁。”进入创业第二十个年头,低价将成为京东的主基调。就在3月6日,备受关注的百亿补贴频道提前上线,6899元就能买到128G的iPhone14Pro,日常价390元/支的纪梵希口红只要195元/支。此举能够带来多少用户增长和价值,还有待观察。

前五名没有发生变动。家得宝(TheHomeDepot)以1511.57亿美元的零售营收排在第五位。这是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成立迄今已有45年,业务遍布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门店数超过2300家。提供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地板、照明、卫浴等15个品类、超过100万种产品。欧洲最大的零售商施瓦茨集团(SchwarzGroup)排名第四,2021财年零售营收为1537.54亿美元。旗下拥有两大品牌:LIDL折扣店、Kaufland连锁超市,1万多家门店分布在33个国家/地区。

2023年新零售行业股票龙头有:

创新新材600361:新零售龙头股,公司是国内最早经营大型综合超市的零售商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并已形成了自营+联营+出租+品牌开发四位一体的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

华联综超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83.53亿,毛利率28.77%,净利率-3.37%。

5月12日开盘消息,创新新材最新报5.160元,跌1.53%。成交量352.22万手,总市值为206.59亿元。

_ST商城600306:新零售龙头股,

毛利率54.63%,净利率-69.37%,2021年总营业收入1.52亿,同比增长-20.64%;扣非净利润-1.08亿,同比增长9.98%。

5月12日开盘消息,ST商城最新报7.930元,跌2.82%。成交量38.14万手,总市值为18.36亿元。

朗姿股份002612:新零售龙头股,

朗姿股份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36.65亿,毛利率57.01%,净利率6.16%。

5月12日消息,朗姿股份3日内股价下跌0.75%,最新报25.400元,跌0.9%,成交额2.32亿元。

新零售行业股票其他的还有:

合肥百货000417:近5个交易日,合肥百货期间整体上涨0.79%,最高价为5.1元,最低价为4.93元,总市值上涨了3119.54万。

通程控股000419:近5个交易日股价上涨1.24%,最高价为5.67元,总市值上涨了3805.08万。

武商集团000501:近5个交易日股价下跌1.26%,最高价为11.57元,总市值下跌了1.08亿,当前市值为85.13亿元

零售业股票龙头股排名

NO.1、ST大集:335.37亿元

截止11时16分,ST大集报1.750元,涨4.79%,总市值335.37亿元。

NO.2、永辉超市:285.86亿元

总市值285.86亿元。

NO.3、豫园股份:272.34亿元

11月22日消息,豫园股份开盘报7元,截至11时16分,该股跌0.57%,报7.000元。当前市值272.34亿。

NO.4、王府井:269.91亿元

11月22日消息,王府井开盘报24元,截至11时16分,该股跌0.84%,报23.780元。当前市值269.91亿。

NO.5、华联综超:258.23亿元

11月22日消息,华联综超开盘报6.47元。当前市值258.23亿。

NO.6、居然之家:246.8亿元

11月22日消息,居然之家开盘报3.77元。当前市值246.8亿。

NO.7、小商品城:241.39亿元

11月22日小商品城盘中消息,7日内股价下跌1.13%,今年来涨幅下跌-13.15%,最新报4.400元,市值为241.39亿元。

NO.8、ST易购:215.06亿元

11月22日ST易购盘中消息,7日内股价上涨8.11%,今年来涨幅下跌-95.95%,最新报2.310元,市值为215.06亿元。

NO.9、美凯龙:207.29亿元

美凯龙开盘价报4.72元,现涨0.21%,总市值为207.29亿元;截止发稿,成交额2677.58万元。

NO.10、百联股份:193.05亿元

11月22日消息,百联股份开盘报10.91元,截至11时16分,该股跌0.73%,报10.820元。当前市值193.05亿。

零售龙头股一览

龙头1、红旗连锁:公司主营业务为便利超市连锁经营。

龙头2、中亚股份:公司主要从事液态食品智能化包装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龙头3、汇嘉时代:公司从事百货零售业务。

龙头4、永辉超市:公司业务有连锁超市业务。

龙头5、汇纳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消费行为数据分析。

国美控股上市公司有几家?

作者 | 李波

编辑 | 李波

在苏宁陷入困境,决定卖掉部分股份的时候,蛰伏已久的国美,重整旗鼓,高调亮相。有人说,属于苏宁、国美的高光时代已经结束,现在零售市场属于阿里、京东和拼多多。那么,苏宁是否能走出困境?国美能否再现辉煌?

一、往事如烟

诞生于90年代,享受过时代红利,崛起于新世纪的苏宁与国美,曾有过高光时刻,但遗憾的是,互联网到来时,苏宁没能继续 “呼风唤雨 ”;而挑起零售商海大战的国美,也随着黄光裕的入狱而蛰伏一隅。

曾经的苏宁、国美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零售电器商巨头,从上世纪末的十年,到本世纪开始的十年,苏宁与国美绝对是商场上的主角,张近东与黄光裕堪称叱咤风光的人物,两者之间展开了一场耗时漫长的“苏美大战”。

苏宁和国美开始在供应、管理、资本、规模等各方面展开了交锋。2005年,规模暂时落后的苏宁开始加速。到2007年,苏宁净利首次超越国美。2009年,时任总理造访苏宁,嘱咐“苏宁不仅要成为中国的沃尔玛,而且要超过沃尔玛“。

苏宁国美不差上下,争的是谁是第一。张近东豪言:苏宁做不过国美,我就送给你。;黄光裕壮语:打到苏宁和国美合并为止。至于京东,阿里,张近东则表示:“大人和小孩怎么比?”

那是充满激荡和辉煌年代,彼时,当初的家电连锁“四剑客”——苏宁、国美、大中、永乐,只有苏宁和国美还活跃在战场上,阿里,京东还不为人所知。

互联网零售改变了市场的逻辑,电商的力量和时代的巨变,使国美、苏宁黯然走下神坛。阿里、京东和拼多多是第三代零售企业的代表,他们都取得了足够的成功。

线上零售开始了, 刘强东解决“只卖真货”问题,马云的支付宝解决了网络支付的问题,由此奠定电商零售的基础。后起的马云、刘强东逆袭成功,苏宁、国美落到了后面。

2015年9月,拼多多横空出世,通过拼团模式硬生生从天猫、京东口中夺食,也从苏宁易购与国美手中抢走了市场份额。

为了应对挑战,苏宁于2013年更名为苏宁云商,向互联网零售转型。2018年,苏宁云商再次更名为苏宁易购,开启全场景零售战略布局,然而效果不如人意。因为线上线下同价,也失去了在线下拿到更多利润的机会,直接让自己的门店流量贬值。

社会 经济迭代的频率越来越快,有时候一言不合,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到了 2019年,中国零售100强榜单上,天猫、京东还是冠亚军,第三名已经不是苏宁易购,而是拼多多。

进入2021年,刘强东在坐拥4个IPO后,有望拿下第五个IPO——京东物流上市,成功超越“二马”。张近东却面临卖身渡劫的境地,58岁的张近东不会想到,当苏宁三十而立的时候,迎接他的不再是英雄赞歌,而是一轮生死考验。至于黄光裕,本身的造富故事极具性,曾几度问鼎中国首富,却因为经济犯罪获刑。借用一句话,所有过往,皆为序章。

对于苏宁与国美而言,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的 游戏 规则之下,能否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央,是很难很难的事,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

二、苏宁涅槃

1990年,张近东在南京创立苏宁,十年后苏宁从区域走向全国,再十年苏宁易购上线运营,再十年苏宁碰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困难。

1、差钱不是秘密

2月25日,张近东决定把苏宁易购的部分股份卖掉,最意味深长的一句,是根据拟转让比例,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矛头指向了苏宁易购债台高筑。就象媒体对“卖身”阿里的传统零售龙头企业大润发及其创始人黄明端说的那句话“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其实,苏宁缺钱早有端倪。

据大摩 财经 消息,截至2020年3季度,苏宁易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4.29亿元,而苏宁易购当年至少要支出305.26亿现金。如果公司第四季度财务状况恶化,就很有可能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自去年11月开始,苏宁多次陷入债务违约、资金链问题传闻。年前张近东父子将苏宁控股100%的股份,质押给了淘宝中国,2021年以来的不足2月里,张近东和苏宁电器集团共进行了10笔股权质押,合计6.75亿股,市值将近50亿元。苏宁的债务危机一步步逼近,张近东出售苏宁易购股权显得顺理成章,如若不然,苏宁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华晨。

曾几何时,苏宁还是买买买,现在变在了卖卖卖,拖垮苏宁的,多元化扩张和并购是重要原因之一

2009年,苏宁成为日本著名老牌家电量贩店LAOX的第一大股东;2012年,苏宁电器以6400万美元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2013年,苏宁斥资2.5亿美元收购平台PPTV;2017年,苏宁云商旗下的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以42.5亿元完成对天天快递的收购;2018年,收购家乐福集团下属子公司——迪亚天天折扣超市,并入苏宁小店;2019年,苏宁易购先花27亿收购37家万达百货门店,又斥资48亿元买下家乐福中国80%股份。

然而,多数并购未带来业绩增量,却消耗了有限的资金。八大板块里,烧钱的多,造血的少,而且还遇到了2020年疫情黑天鹅的打击。大规模扩张的后果是资金很快消耗一空,据了解,苏宁因收购天天快递,光在去年上半年,就亏损将近6亿。

无奈的苏宁,只好壮士断腕,弃卒保帅,于是张近东做出这样的决断:“该关的关,该砍的砍”,刚拿下中超冠军108天的苏宁足球俱乐部宣布停止运营,成为首个砍掉的项目,

苏宁的近况确实不容乐观,作为苏宁最主要的营收来源,苏宁易购已经连续六年扣非净利润为负,盈亏还不是大事,做生意最怕现金流紧张,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种种迹象显示,苏宁现在确实太需要钱了,卖身渡劫成为不想为而为之的选项,然而圆场早已经打好,张近东年前曾说:“企业小了是个人的,大了就是 社会 的、国家的。”

“缺钱”成了张近东心头难以言说的痛,如何“活下去”,已成了苏宁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于是就有了2月25日公告:拟筹划本公司股份转让事宜,预计转让比例20%-25%,根据拟转让比例,预计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

毕竟,活下去才是一家企业的基本诉求。从中国零售巨头,到如今无奈“卖身”,命运多舛的苏宁走下神坛,令人唏嘘。

2、悲凉朋友圈,无奈的商场

熟悉张近东的人都知道,张近东勤奋热情,为人仗义,事实也是如此。

2015年8月,张近东和马云宣布双方将交叉持股。于马云而言,苏宁或许是当时能制衡京东凶猛追赶的一张好牌。

2017年11月,苏宁电器透过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向中国恒大战略投资200亿元,彼时,恒大地产正谋划借深深房回A股上市,但是谁也没想到,恒大地产借壳失败了。最终,苏宁等战略投资者和恒大签订增资补充协议,原本到期的钱不要了,实行债转股。恒大顺利度过了危机,苏宁却把自己搭进去了。

2019年,苏宁正式收购万达百货全部37家门店,是继2018年1月苏宁云商出资95亿元,购买万达商业股东持有的约3.91%股份后,再次慷慨解囊。这是王健林在试错之后的主动转身,苏宁帮其减了包袱,解了围,帮助王健林顺利实现万达的瘦身战略。

朋友有难,慷慨解囊,也对应着,苏宁正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态快速扩张其商业版图。

然而,仅两年之后,苏宁却面临着一轮生死考验,考验张近东的时候到了,也考虑他朋友圈的时候到了。

在带领苏宁不断拓宽商界版图的多年里,张近东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横跨零售、地产、互联网、制造业等多行业领域,包括马云、王健林、孙宏斌、许家印等在内的大佬朋友圈。

知情人士爆料,其实早在半年前,张近东就在多方寻求资金支持,上下游合作伙伴都找了,向比苏宁更大的巨头筹钱,但结果并不乐观。据称,一个大老板明确拒绝了苏宁的求援,原因是对负债经营的苏宁易购态度悲观,不太看好。

苏宁千亿级的缺口需要补上,而苏宁四下张望,曾经的朋友也都在观望,好似不约而同的缄口不言。这或许就是商业世界最残酷也最真实的一面。

这正是张近东创立苏宁之初的感悟,“第一次体会到商海的可怕,原本称兄道弟的人忽然那么对你——一般人是很难接受的。”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观键时刻,国资出手相助了。

3、柳岸花明,浴火重生

在苏宁最艰难的时刻,国资出手了。传闻称,接盘方是江苏国资,结果是深圳国资。2月28日,苏宁易购股份转让的大买家身份揭晓,港股上市公司深圳国际接盘。

与此前外界盛传的苏宁将易主不同,股权转让之后,苏宁易购股权发生变化,虽然无控股股东,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为21.83%,张近东仍为第一大表决权股东。

苏宁易购现阶段的实际控制人以及现有管理团队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角色将不会发生变化,管理层依旧稳定,毕竟最能带领苏宁易购打赢胜仗的那个人,还是张近东。国资的投入,很可能只是财务战略投资。

苏宁易购此次引入国资战略股东,亦证明了自身既有的价值以及想象力,股市也给予了正面回应。

早在2020年,苏宁进一步将战略从"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商",这一战略想象力无疑是非常广阔的。

国资战略股东在此时的注资入股,正是看重了苏宁易购既有的全场景零售优质资产,以及对苏宁易购正在讲的“零售服务商”故事想象力的看好。

国资背景的优势在于,要素基础领域的雄厚,国资股东的背书,会让苏宁易购在政策层面、融资层面等都拿到一定程度利好,成为护航苏宁易购未来发展最好的帮手。

深圳国资的加入也意味着其在华南市场的拓展上有了更多助力,尤其是在大湾区的经营能力及企业品牌知名度,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方面。

现在看来,苏宁是挺住了,引入深圳国资战投,助苏宁迎来新起点、闯出新天地,苏宁度过了难关,在浴火中重生了,相对于海南的创始人出局,张近东是不幸中的万幸。苏宁股权更迭,不是英雄暮歌,而是新时代的开始。

需要提醒的是,负债扩张之路对哪个企业来说都是十分艰难,苏宁的扩张之路该停下来冷静,代价不菲的试错不可行。

商场如战场,没人可以保证自己是常胜将军,但倒下了,要能再爬起来,商业与竞争如车轮滚滚,困扰苏宁好些年的业务转型问题,也同样困扰过很多一时豪杰,但有些人能成功度过危机,有些人却奋斗几十年一夜清零。

三、国美苏醒

在苏宁易购刚刚发布了股份转让公告的微妙时刻,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动作频频,开始变得高调。

2月18日,黄光裕在正式获释后的第二天,宣布要“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国美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正如董明珠之于格力,雷军之于小米、黄光裕与国美两者形象是绑定的,黄光裕归来,让人对国美重燃希望。

然而,与十多年前相比,中国零售行业的格局、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瓜分完毕,互联网巨头把持入口,黄光裕手上没有互联网重器,这牌怎么打?

国美曾经强势的线下已优势不再,线上又是其短板,加上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几乎看不到什么信息,新零售的生态搭建也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

整个零售行业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变革。黄光裕带领下的国美既要把握住行业巨变的模式风口,同时还要打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国美需要把自己过去超过30年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积累的流量化、数字化,要把这些数字资产提炼出差异化。

国美提炼且突出了“ ”属性。承载“ ”的载体就是“真快乐”APP——观感层面就能看出这是个带有一种轻松情绪的电商购物平台。

2月26日,创始人黄光裕带领高管们向全体国美员工、各界合作伙伴、全国消费者,释放出“还不完美的我,有您挺!真快乐!”的信号,向外界宣示了国美启动又一次开创性变革,而这完全契合市场对其的期待——他带领国美做到过,现在只是需要再次做到。国美的底蕴还在,价值依然被认可,而且现在具备了重塑的条件。

回忆过往,拼多多已经证明互联网电商并非牢不可破的铁板一块,国美历经多年积累的数字资产在黄光裕亲自操刀的情况下,也拥有了一个重构行业的机会。

多年来,都是黄光裕妻子杜鹃在帮助丈夫守业,但国美终究缺少一个能带领着走出颓势,走向辉煌的领袖人物。而黄光裕本身在国美就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精神领袖,在内部威望颇高;另一方面,他在国美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大当家,是一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人。他要怎么重塑国美,还是充满期待的。

张勇、刘强东、黄峥没给黄光裕留下太多机会,也许如有的人所说,国美还是黄光裕的国美,时代已经不是他的时代。这个国美的创始人能否带领公司重返巅峰,我们充满着期待,也存在着怀疑。无论如何,对于黄光裕来说,箭已在弦,零售江湖必将再掀波澜。

结语 :内外部多种因素交织的2021年,注定会成为苏宁发展过程中意义特殊的一年,也必将是国美重回江湖地位的转折之年。商业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十年后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

京东,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宏图三胞为啥京东最后到现在?

截止到2020年7月6日,国美控股上市公司有5家:国美电器、三联商社、中关村科技、国美金融科技、拉近网娱。

1、国美电器

国美电器(GOME)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总部位于香港,是中国大陆家电零售连锁企业。2009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2013年,国美门店总数(含大中电器)达1,063家,覆盖全国256个城市, 同时国美还有542家非上市公司, 因此国美集团总门店数为1605家。

2、三联商社

国美电器2009年6月28日承诺,将在三联商社恢复上市之日起五年之内,选择合适的时机,彻底解决与三联商社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

3、国美金融

是“金融+场景+科技”的模式 ,即国美电器大量的线下门店、供应链体系,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2016年,国美金融开始全面布局消费金融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资产、支付平台、数据云平台和传统金融平台等六大板块。

扩展资料

国美控股集团旗下共有5家上市企业:国美零售(00493.HK)、*ST美讯(600898.SH)、中关村科技(00931.SZ)、国美金融科技(00628.HK)、拉近网娱(08172.HK)。

根据投中网统计,受“黄光裕出狱”消息刺激后,上述5家公司市值共暴涨18%,增加84亿元人民币。而暴涨的市值,也只是拼多多当下千亿美元市值的一个零头。截至2020-06-24?,拼多多市值为1002亿美元,约7083.44亿元人民。

毋容置疑,拼多多是近年来崛起最快的电商平台,2020年年内市值增长了121.15%,几乎跑赢其他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对比来看,另外两家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年内增长7.85%,京东则增长了70.08%。

国美零售年内涨势不错,涨了122.22%。而助力这一涨幅的,并不是黄光裕出狱与否,而在于国美零售“妥协”,与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始合作了。

百度百科-国美电器

百度百科-三联商社

百度百科-国美金融

国美与苏宁有什么区别?

京东的营收达到9516亿元,在民企中排名第一,也就是说京东成为了第一大民企。

黄光裕和张近东是同一代的创业大佬,张近东最得意的时候,苏宁电器是中国传统零售巨头。可在京东阿里崛起之后,张近东推动了苏宁的转型,苏宁的转型失败市值仅为300.7亿元,阿里巴巴投资了苏宁超200亿元的资金。阿里损失惨重,苏宁近29万中小股东也损失惨重。国美和苏宁的风光不再,而京东则一路高歌。

风向发生变化。当年的国美与苏宁均雄风不在,现在常被人们所提及的是阿里京东拼多多电商三巨头。

京东亚马逊业绩比较:收入5346亿对1462亿,净利润180亿对11亿

苏宁和国美的企业文化、盈利模式 都有区别。

1、苏宁和国美的文化不同、基因不同。

苏宁是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也是在国内的上市公司。

虽说国美凭借规模经济优势,打价格战,与供应商谈判时比较容易砍价,但两者价格不相伯仲。

2、盈利模式差别

国美电子商城:在整个销售当中既是代销商也是经销商,同时还充当第三方支付中心(支付宝模式)。代销商的收入是佣金收入,经销商的收入是商品买卖的差价收入,而第三方支付中心收入则是现金池的短期投资收入。

苏宁易购:薄利多销、以规模赢得利润的经营方式。苏宁电器的净利润率不到2%,按目前电器平均1500元/台计算,一件商品赚不到30元。通过低利润率、大规模从而形成总体的高利润,加之苏宁连锁发展低投入、高周转轻资产运营,最终形成股本的高收益,为投资者带来效益的最大化。

苏宁电器利润率很低,提高了行业进入的门槛,对竞争对手有很大的封杀作用。到目前为止,国际家电连锁巨头 ?尚未染指国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苏宁电器等国内家电连锁巨头所确立的行业标准较为苛刻。苏宁电器扩张的空间巨大、发展模式不断重复复制,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一目了然,对未来的预期估计有清晰的把握。

扩展资料

苏宁实力优势

1、服务网络完善。物流是苏宁电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苏宁电器建立了区域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转配点物流网络,苏宁电器视信息化为企业神经系统,建立了集数据、语音、、监控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

2、市值方面,二者股票市值相当,但苏宁的规模小;

3、直营店装修规模大。因为苏宁对每一个新开的直营店的投入比较多。还有就是苏宁与供应商的关系融洽。

国美实力优势

1、与全球家电制造企业保持紧密、友好、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众多知名家电厂家在中国的较大的经销商;

2、作为我国家电零售连锁业的巨头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传承了25年企业文化,拥有良好的商业信用,积极进取的公司文化;

3、国美选择在香港借壳上市,多元化经营,资金面宽,融资能力强,分散风险。

参考资料:

国美电器-百度百科?苏宁易购-百度百科

5月17日专稿 京东在国内是非常独特的存在。本来京东主要对手是家电线上大卖场,即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现在京东体量之大,眼里显然没有国美苏宁,最大对手变成阿里巴巴。

不过在商业模式上,京东主要收入B2C,和纯平台的阿里巴巴并不一样,京东实际上和美国的电商巨头亚马逊更接近。而在市值上,京东短期自然难以超越阿里巴巴,同时还要提防拼多多逆袭。

京东和亚马逊相继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财报。一季度因为疫情,很多公司收入下滑,现金流为负,净利润为负,那中美B2C两大巨头,表现又如何?

总收入:5346亿vs1462亿

亚马逊一季度收入为5346亿元,增长26%。亚马逊收入非常多元,线上商店收入为25亿元,实体商店收入为329亿元,第三方零售服务收入为1026亿元,网络服务收入为724亿元,零售订购服务收入为394亿元。可以把亚马逊收入简化为卖货收入2965亿元,服务收入2381亿元。

从地区分布上看,北美市场收入为3268亿元,国际市场收入为1354亿元,未分配项目区域为724亿元。即北美以外的区域收入占比为39%,这是一家全球化企业无疑。

京东一季度收入为1462亿元,同比增长大约21%。京东去年一季度收入增长也有21%,同为21%,意义非常。因为一季度是国内疫情严重时期,自建物流的京东,在疫情中优势尽显。如何看到这种优势,还需要和阿里巴巴即将发布的季报做对比。

京东收入相对简单,京东零售收入为1394亿元,新业务收入为65.88亿元。

京东收入还可以细分为:家电3C收入为776亿元,综合商品收入为525亿元;营销和广告收入为95.26亿元,物流和其他收入为65.85亿元。更简单点说,就是卖货收入1301亿元和服务收入161亿元。

?因此,从卖货角度对比,亚马逊2965亿是京东1301亿,大约2.28倍。但是服务收入,亚马逊2381亿元,是京东的161亿元,大约15倍。显然服务收入利润更高。

净利润:180亿vs11亿

亚马逊一季度营业成本为3136亿元,仓储物流费用为817亿元,销售费用为342亿元,技术和开发费用为661亿元,管理费用为103亿元,所以营业总支出为5063亿元。最终亚马逊营业利润为283亿元,减少9.8%。

对于京东而言,营业成本为1237亿元,加上仓储物流费用为104亿元,销售费用为44.68亿元,技术和内容开发费用为39.35亿元,管理费用为14.12亿元,因此营业总支出为1439亿元,营业利润为23.2亿元,增加103%。

因为服务收入占亚马逊比例更高,而该部分利润率更高。因此,营业利润亚马逊是京东12倍多。在费用中,亚马逊仅仅研发费用投入比例就达到661亿元,是京东大约16.8倍。

亚马逊利息收入为14.31亿元,利息支出为28.48亿元,投资损益为-7.4亿元,其他非经营性损益为28.8亿元,所得税52.7亿元,最终净利润为180亿元左右。

最后看净利润,京东利息收入为5.23亿元,利息支出为2.1亿元,投资性损益为-11.2亿元。其他非经营性损益为-1.33亿元,所得税3.26亿元;最终京东季度净利润为10.73亿元,同比减少85%。

亚马逊净利润大约是京东17倍。不过股神巴菲特老搭档查理芒格,非常看重的一项核心指标就是营业利润,而不是净利润;因为这代表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市盈率对比,亚马逊达到惊人的114倍,市值为1.2万亿美元;京东市盈率为89倍,也非常高,市值为744亿美元,马亚逊市值大约是京东16倍。(数据来源公司公告、wind)